搪玻璃反應釜是在化工生產中相當常見的一種設備,其特點是在普通的碳鋼容器內壁噴涂硅酸鹽粉末,而后經1000℃左右燒制,使其密著于鋼制基體表面,燒結而成的硅酸鹽層俗稱搪瓷或搪玻璃。眾所周知,搪瓷具有較好的耐酸堿性,且較同規格純不銹鋼制品成本甚低,因而得到廣泛使用。那么搪玻璃反應釜的焊接工藝要點是什么呢?
搪玻璃反應釜待鋼坯完工后,經600℃燒盡油污,再經磨光、噴砂工序清除氧化皮并增加表面積,爾后進行3-4次反復噴涂和燒制,完成后還需要作20000V高壓電火花測試以檢出針孔導電點,并經修補。其間,多見燒成不夠(俗稱燒生)或焊縫內氣體沖破搪瓷(俗稱電焊泡)兩大缺陷。為了提高在搪瓷燒制過程中的成品率,我們在焊接時作了一些調整,簡述如下:過去采用埋弧焊的內縫的焊縫余高可達2-3mm,這樣,在磨光工序時會將砂輪表面形成弧槽,當加工下一工件時,會將焊縫兩側磨洼下去,再經噴粉、搪燒,積粉區因溫度積累不夠,而形成“燒生”。
客戶將搪玻璃反應釜投入使用后,在交變載荷作用下,積粉區表面搪瓷由于脆性很高,且缺乏鋼板支持,較易碎裂,也就是俗語的“爆瓷”。而未經燒成的“生粉”是沒有任何防腐能力的,以致物料直接滲透過積粉區,腐蝕鋼板基體,破壞容器。綜上所述,搪玻璃反應釜一方面,磨光時可以改善前面所說的積粉現象;另一方面,在搪燒時,內部富集后的氣泡易于從外側非搪瓷面逸出,減少“電焊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