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隨著化學工業突飛猛進的發展,對化工設備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國際、國內搪玻璃設備生產廠都在努力提高其產品的使用性能,開發先進的自動測控裝置以日本神鋼法武都拉株式會社為例,他們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就已開發出搪玻璃pH計、美尊德T式溫度計、搪玻璃層破損報警系統,甚至開發出罐內攝像監視系統等根據圖片資料,德國的一種搪玻璃溫度計套管表面預埋了多達6根金屬導線。具有測溫、破損報警、液位控制等功能
我國的搪玻璃設備在使用性能上,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甚遠尤其是測溫裝置,目前國內搪玻璃設備上使用的測溫元件。大多數為水銀或酒精溫度計,將其插入搪玻璃溫度計套管內,溫度先通過搪玻璃層傳導至鐵坯,再由鐵坯傳導至玻璃溫度計。這種結構的接觸點體積大,加上搪玻璃層導熱性差。所以溫度顯示滯后時間長。不能及時準確地反映罐內物料的溫度
熱電偶是目前溫度檢測領域里應用很普遍的熱敏元件之一,其熱慣性小、熱容小、反應靈敏、準確但反應容器內的介質,大多數都有一定的腐蝕性,使得熱電偶未能在搪玻璃設備上得到很好的應用。
2搪玻璃熱電偶溫度計的研制
2.1方案A
選擇鎳鉻一鎳硅熱電偶作為熱敏元件,其耐溫可達1200℃,長期使用溫度可達800℃。因此不會在搪燒過程中因高溫而損壞。另外,其材料復制性好,熱電動勢穩定,基本呈線性關系,靈敏度高約0.041mV/℃,相當于鉑銠一鉑熱電偶的4倍。價格便宜。先將熱電偶絲的熱觸點焊接于溫度計套鐵坯頂端鉆孔內,如圖1所示,再經過5~6次的噴涂和燒成。在鐵坯外表面搪燒上一層耐腐蝕硅酸鹽瓷釉,使之成為耐腐蝕的搪玻璃熱電偶溫度讓
筆者曾對這一裝置做過初步研制工作。經測定。并與原來的溫度計相比較。其溫度滯后時間明顯縮短。結果如圖2所示。當顯示溫度達到被測溫度50%時,顯示時間為35s;達90%時,顯示時間為125s,而原裝置當顯示溫度達被測溫度50%時,顯示時間為60s;達90%時,顯示時間為大于250s
這種搪玻璃熱電偶溫度計與改制的XCT系列動圈式溫度指示調節儀配合使用,即能在搪玻璃設備所要求的溫度范圍內。進行溫度指示和自動控制加熱源,對溫度進行自動調節
此方案在產品制造工藝及儀表配置方面均不復雜,其技術關鍵在于如何保證在加工過程中熱電偶絲不被氧化和如何克服熱觸點過大,反應不夠靈敏的缺點。
2.2方案B
選用鉑銠一鉑熱電偶做熱敏元件。其耐溫可達1300C并耐腐蝕。不會在高溫狀態下被氧化,熱電動勢穩定通過5v6次的噴涂和燒成,將熱電偶絲埋入搪玻璃溫度計套管的瓷層中,如圖3所示此產品可以達到國外同類產品的水平,反應靈敏,溫度滯后時間可縮短。當顯示溫度達到被測溫度50%時,顯示時間為2.5s;達90%時,顯示時間為19s,如圖2所示。配以相應的儀表,可實現溫度顯示和自動控制。
該裝置比方案A裝置更靈敏準確其技術關鍵是如何將熱電偶絲埋入搪玻璃層中。
3展望
通過幾年的摸索,我們已能將熱電偶絲埋入瓷層,只是工業化生產中尚有一些問題有待解決另外,如特殊瓷釉的研制,相應儀表的配置等問題尚需解決。如能進一步突破,不但搪玻璃熱電偶溫度計可以研制成功。也可以利用此項技術開發出破損報警液位控制等裝置
以上兩種方案各有利弊,但不失為一種有良好開發前景的新產品